查看原文
其他

暑期实践报告 | 石大学子农村调研助力乡村振兴(五)

心系农村的 青春石大 2022-06-03


今日的龙头山比往常的水雾更浓一些,这里的村民也比日常有更多的思念和牵挂。四年前的十六点三十分,鲁甸发生里氏6.5级地震,震中龙头山镇近600人永眠废墟下,直接经济损失达155亿元。我校鲁甸行实践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到龙头山镇,聚焦灾后重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这一特色振兴之路。


涅槃重生,恢复重建铸就鲁甸精神

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实践队来到了鲁甸地震纪念馆。“地震发生后,党中央和省委等各级领导对鲁甸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做出指示,中国速度在灾后重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。”据了解,短短一年零四个月,龙头山镇恢复重建民房项目便全面验收。“地震中龙头山镇甘家寨全寨被山体滑坡所掩盖,经过近两年的重建工作,甘家寨村民全部搬去新居。”讲解员介绍道。


实践队员参观鲁甸地震纪念馆


在参观中,“把救人放在第一位”的金字格外醒目,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震后作出的重要批示,叮嘱要保质保量重建家园。“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、砥砺同行、敢于担当”是鲁甸精神的核心所在,从政府领导到武警官兵,从普通群众到志愿先锋,中国力量在鲁甸集结而打开了生命之窗,而受灾最严重的龙头山镇更是焕然一新,远超灾前生活水平。


“地震那一年小儿子甘永波考上中国地质大学,李克强总理来到我家慰问,这是我家的荣耀。”实践队造访老人李勤巧时,恰逢老人63岁大寿,老人眼角噙着泪水,指着一家人与总理的合影说道:“地震带走了儿媳妇,家里只有大儿子一个劳动力,现在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在小儿子身上,有了政府的补贴住进新房子,生活又有了盼头。”


脱贫攻坚,两不愁三保障摘掉穷帽子

据龙头山镇扶贫站站长冉龙向介绍,龙头山镇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080元,建档立卡3559户11634人主食细粮、辅以马铃薯均有保障,衣服能够自行购买,四季有换季衣服,“两不愁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。“灾后重建解决了住房问题,控辍保学责任保证适龄青少年有学可上,贫困户基本医疗免交参保费,三保障也已经基本落实。”


实践队员采访龙头镇扶贫站站长


冉向龙告诉实践队员,缺劳力、残疾、患病是脱贫最棘手的难题,目前龙头山镇仅有95户320人未脱贫出列,今年年底将全部达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的脱贫标准,并将通过道路硬化、卫生室建设、通网通广播通动力电以及安全饮水等举措对脱贫工作进行巩固提升,杜绝返贫的发生。


特色经济作物是拉动鲁甸发展的重要支柱,龙头山镇龙井村是镇上主要的核桃种植区,3日下午,实践队在龙井村扶贫带头人汤科全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核桃种植园。“龙井村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是鲁甸6.5级地震灾后恢复项目之一,7万亩核桃是村子最大的经济支撑。”汤科全说道。另外,新街镇蓝莓、水磨镇马铃薯、小寨镇樱桃、光明村花椒等经济作物各有特色,在不同程度上推动鲁甸县的脱贫攻坚前行。


鲁甸人民用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告慰逝去的亲人,走出震殇,恢复重建的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鲁甸人民保质保量重建家园的信念。龙头山镇作为灾后重建和扶贫攻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,将会为重建家园全面奔小康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。


小小花椒,光明村树下生百万财富

“小小花椒树,致富大产业”, 习近平总书记在鲁甸震后考察时对光明村花椒种植产业如此评价。近年来,光明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,不断加大花椒种植面积并发展配套产业与其他产业,走上一条特色致富之路,8月4日,中国石油大学鲁甸行调研队前往龙头山镇光明村,对当地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展开调研。


光明村地处偏僻,平均海拔1700米,从烤烟到蚕桑,都没有为光明村带来真的“光明”。据副主任肖慈贤讲述,上任村支书谭德军在任期间走访各地实地调研,最终把花椒树带回光明村,也从此带领村民探索出最适合这里的致富路,但这里的花椒林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。


实践队员了解花椒基地建设过程


“花椒树经常受介壳虫侵害,在花椒林养鸡不仅能减少虫害,还能提高鸡肉的品质。”鲁甸县扶贫办副主任阙云华介绍道,光明村依靠自身优势探索出一种特殊的产业结合点:椒林鸡。据了解,光明村花椒的种植面积的达13000余亩,平均亩收益在5000-6000元范围内,而在花椒林里长大的椒林鸡每斤可卖到20元,每年出售超过一万只成鸡,花椒树与椒林鸡的结合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


与其他村的集体经济类似,光明村的花椒林-椒林鸡养殖也多数通过合作社的模式。光明村椒林鸡养殖大户杨正礼也是万杰合作社负责人,在采访中杨正礼介绍说:“在博爱红十字会滚动基金的大力推动下,16年40户农户投资入股成立万杰合作社,目前已销售超过一万只椒林鸡。客户要求鸡的质量,我们也保证保质保量的完成订单。”


实践队员采访椒林鸡养殖大户

“除一般作为调料外,花椒嫩芽可以炒菜、根部可以做小孩子的磨牙棒,小小花椒可以说是全身是宝。”副主任肖慈贤告诉实践队员,光明村的致富产业除了种植花椒树和养殖椒林鸡之外,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,在高海拔山区种植了核桃、玉米等农作物,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。


花椒树不只是“摇钱树”,在2014年地震发生时还为当地村民扮演了“生命树”的角色。“下午4点,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采摘花椒,很对人因此幸免于难。”肖慈贤告诉实践队员,即便如此,村内仍有67人不幸遇难,但花椒树仍保住了很多人的生命。


实践队员了解震后重建状况


光明村在全镇人口最多、辖区面积最大,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其他村子付出更多的努力。据副主任肖慈贤介绍,当地在建公办幼儿园计划于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,村小学30多名老师为共计900多名学生提供教育保障;三层村卫生室于2015年建成,并于2016年投入使用,6名常驻医生解决了看病难、看病远的问题;家家通有自来水,户户开通照明电,通讯网络全覆盖,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。


截至2018年,光明村全村仅剩4户共14人未脱贫,这些保留的贫困户一般是身体残疾和精神病患者,“整体来看,光明村已实现脱贫出列,贫困人数控制在2%-2.5%之间,符合政策要求。”肖慈贤最后说道。找准自身优势,确定脱贫方法,打开致富思路,光明村的脱贫之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
往期推荐

暑期实践报告 | 石大学子美丽中国调研(二)

暑期实践报告 | 石大学子支教记忆(二)

石大00后的绝密档案!嘘~一般人我不告诉他

暑期实践报告 | 石大学子助力新旧动能转换(三)


来源 | 鲁甸行实践队

编辑 | 张宇

责任编辑 | 李佳佳

审核 |张展 相欣余 曹楠 陈楼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